深圳未来五年供应65万套住房 4成家庭将有房阅读次数 [1739] 发布时间 :2016-05-10 10:13:40
深圳未来五年供应65万套住房 4成家庭将有房
导读:深圳市规土委昨日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期间总建设目标为有效供应住房65万套,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35万套。同时,“十三五”期间,预计深圳市居民在东莞、惠州等地购房需求25万套,每年约5万套。
目标
到2020年末常住家庭住房自有率提高至40%
力争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35万套
据统计,2011至2015年,深圳合计安排建设住房约60.3万套,其中商品住房累计新开工约35.7万套,保障性住房累计新增安排约24.6万套。到2015年末,深圳市常住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达到34%,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
此次征求意见稿指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进一步加大住房及时有效供应,分层次满足本市不同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需求,本市计划实现新增住房有效供应65万套;其中,通过加快各类住房建设、加快商品住房批准预售、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效率,力争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35万套。并且通过盘活存量住房、促进住房二手市场发展,力争二手商品住房成交35万套,实现2020年末全市常住家庭住房自有率提高至40%。
意见稿根据“十三五”期间深圳人口总量与结构分析,以及相关人群租、购住房的需求预测,2016至2020年,预计全市商品住房总需求约179万套,其中购房需求约89.8万套,租赁住房需求约89.2万套。
在总需求里,预计本市存量常住居民新增商品住房购房需求共计55万套,每年约11万套。新流入人群新增购租住房需求方面,预计深圳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需求约49万套,其中购买住房需求9.8万套,每年约2万套;租赁住房需求39.2万套,每年约7.8万套。预计深圳市新增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租赁需求50万套,每年约10万套。此外,随着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速,以深圳为核心的深莞惠大都市圈快速发展,深圳市住房消费呈现向外扩张趋势。“十三五”期间,预计深圳市居民在东莞、惠州等地购房需求25万套,每年约5万套。
问题
新增建设用地几近枯竭保障房建设进度不理想
2011至2015年,全市商品住房供应用地总量仅完成规划目标的64.7%
“十二五”期间,深圳建立全方位、多途径、多层次住房供应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居民家庭住房需求。不过,征求意见稿在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时,指出了深圳住房市场仍面临着几大难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住房结构不平衡,深圳市住房总量达5.59亿平方米,其中原村集体及村民自建住房、工业区配套宿舍等占比48%。因其质量低、环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建设问题,不能在市场上流通,难以支撑深圳市改善型住房需求。同时,商品住房在住房总量中占比较低,供应有限,难以满足居民持续增长的购房需求;保障性住房供应占比较小,保障性住房政策惠及人群范围有限,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和吸引人才来深就业。
同时,深圳市新增建设用地几近枯竭,住房用地供应紧张是制约深圳市住房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2011至2015年,全市商品住房供应用地总量仅完成规划目标的64.7%,其中,新供应用地完成规划目标90.7%,城市更新等存量用地完成规划目标59.5%。
此外,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建设进度不甚理想。2011至2015年,由于用地整备难、市政公共配套建设滞后、城市更新配建项目拆迁缓慢以及产业园区配套宿舍难以监管等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效率较低。“十一五”、“十二五”两个规划期,深圳市累计规划筹建保障性住房约43.3万套,截至2015年,累计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约31.2万套,仅占筹建总规模的72.1%,累计竣工保障性住房约17.9万套,仅占筹建总规模的41.3%。
征求意见稿提出,深圳继续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积极作用,联合东莞、惠州等城市编制完成深莞惠都市圈住房协调发展规划,加强城际地区各类服务的衔接。“都市圈的发展,将带来居住习惯的改变,居民生活郊区化、都市化时代也随之到来。”征求意见稿称,“深圳市城市建设与住房建设重点将从中心城区向城市新区、外围城市快速转移,对都市圈区域住房建设空间布局也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